热点新闻
遇见医学博物馆 | 北大医学办学112周年特展:时光低语,诉说医者的精神向往
2024-11-05 14:34  浏览:413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时光如梭,一个个写满历史和故事的老物件见证北大医学的百年发展历程。10月28日,厚道行医——北大医学办学112周年特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淑范医学图书馆举办,精选诊籍实录、开启先河、扬帆领航三个专题展。展览中,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故人,斑驳的器物,蒙尘的旧籍、手稿等,如同脚印和生命年轮,映照出医学先贤的大师风范与我国近现代医学演进与演变的风标。


诊籍实录——

传递医患间的信任与温度

在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的长河中,每一册病案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它记录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轨迹,也凝聚着医患共同与病魔对战的智慧和坚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18年建院以来保存197万余份病案,其中不乏林巧稚、吴阶平、翁心植、钟惠澜、黄萃庭、冯传汉等医学巨匠的手写病历。此次病案展览不仅追溯了现代医疗病案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我国医疗管理事业的延续与变革,映照出医疗科学向前迈进的足迹以及人文关怀的温暖光芒。这些病案记录不单是文字和数据的堆叠,还是医学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的明证。

1942年,北京中央医院接收北京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同时也接纳了协和医院管理模式,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护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在中央医院落地生根。病案室随之建立,迈出了医院病历规范化管理的脚步。

病案室首任主任李铭从1942年5月12日的入院患者开始规范登记患者信息,整理姓名索引卡片,在卡片上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以及日期、病案号等,并在疾病分类、手术分类和医学统计等方面作了大胆改革。于是,这一天收治入院的第一位患者的相关信息就被写入了“1”号病历。


北大人民医院病案室规范管理的编号为“1”的住院病历,1942年。

北大人民医院病案科保存有从1942年建科至今的患者出院及死亡记录登记簿。从普外科的住院患者疾病索引卡片可以看出,20世纪60—80年代,科室收治了很多结核杆菌患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流行病学特征。


北大人民医院保存的普外科疾病索引卡片柜,20世纪60—80年代。

(内容选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案科专题展)

开启先河——

诉说运动医学的成长与奋进

1955年,北京医学院创建医疗体育医师督导教研组及医疗体育科;同年9月,举办首届全国医师督导和医疗体育高级师资进修班。

1959年1月,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成立。65年来,几代运动医学人在这里倾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体育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在新中国现代运动医学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曲绵域及我国运动医学专家田得祥等在蜡板上刻字、绘图,油印出题为《运动创伤检查》的教材发给学生们,1976年。

20世纪80年代,研究所引进关节镜,开展膝关节关节镜微创手术,我国迎来运动医学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关节镜微创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疾病诊治手段。为推广先进关节镜技术和理念,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进行关节镜技术培训,为全国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运动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作的进步。


田得祥正在应用研究所第一台关节镜为患者做手术,1984年。

(内容选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专题展)

扬帆起航——

见证口腔预防人的传承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口腔医疗资源极其匮乏,只有约500名牙医。由于治疗费用高昂,加上技术手段的局限,许多人对口腔疾病采取消极态度,我国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患病率非常高。

20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成立了龋病预防课题组。时隔不久,我国口腔医学专家、教育家,口腔组织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郑麟蕃教授出国考察后撰写了报告,提出应该成立预防科。1980年10月,北大口腔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口腔预防科。科室起步时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间18平方米的防震木板房,几张简单的桌椅和一台电风扇。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标志着我国口腔预防工作的正式起步。


口腔卫生系列手绘宣传画,20世纪70—80年代。

然而,科室建设初期,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工作人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家蹬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开展义务诊疗,向学校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从此开始,“下地段”成了预防科的特色。


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医务人员张博学、李瑞玉在幼儿园为学龄前儿童进行治疗,20世纪90年代。

科室建立以来,从蹬三轮“下地段”,到提出并践行“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从成立世界卫生组织预防牙医学科研与培训(中国)合作中心,培养我国第一批口腔预防骨干人才,到主导实施第一、二、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从成立中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到推动设立全国爱牙日、创立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开展大规模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下,一代代口腔预防人接力传承,我国口腔预防事业从无到有,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内容选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专题展)


文:北京大学医学部 林克文 武慧媛

图: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辑:魏婉笛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ASWDYXBG】获取授权


发布人:240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