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张力”,是对应“聊缩力”而言的,指的是很会表达自己、很会和人聊天。
虽然我们都有不想说话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人还是有交流的需求,会想要通过向外表达和获得反馈来汲取能量,去证明自己有在好好生活。
所以,“聊缩力”的出现或许是在警醒我们:
感到状态不对的时候,一定要拉自己一把。
就像网友@张安文 在这篇帖子里提到的:“趁我还鲜活,不允许任何人熄灭我。”
我们可以通过看见那些自己渴望拥有的东西,去看见自己的表达欲。
简单来说就是:自由表达是找回表达欲的前提。
怎么训练自由表达的能力呢?
1、你可以通过好奇和想象,来激发自己的表达欲。
比如,我们在街上看见一样喜欢的东西,想象一下自己拥有它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表达欲就被激活了。
这样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也可以是花花草草、颜色、气味、猫猫、狗狗。比如:
“这个颜色好特别,如果穿在我身上,会不会让我有不一样的气质?”
“这只猫咪真可爱,我也好想做一只猫,每天都很慵懒,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总之,就是日常生活里看到什么,尽量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人会一点一点找回表达欲。
2、你可以通过写作或写日记的方式,去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
想到什么写什么,比如发生在身边的事,从某处看到的一个观点,学到很有用的方法等等。你越写就越想不断写下去,为了写就会看很多文章,问很多人,吸收和输出很多内容。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慢慢提升了。
你越不表达,就越会失去表达欲。
相反,你越表达就越有表达欲,而写字、聊天,都是非常好的练习表达的方式。
而且,在你感到生活被卡住,找不到任何意义时,你记录下来的文字,会帮助你发现日常中一些微小的闪光点,成为自己在黑暗中继续前行的证据。
就像前面提到的博主说的:“文字是自我表达的出口,有了文字,我就永远站在光里。”
3、培养分享欲。
针对某个特别喜欢的东西表达分享,这份分享的喜悦,会让我们觉得“原来聊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进而更乐于与人交流。
这无关话术、情商和性格的好坏。
如果对方恰好也喜欢你分享的东西,那就庆幸自己找到了同频的人。
但如果对方不喜欢,那就继续寻找其他同频的人,没人规定你一定要讨所有人喜欢,一定会和所有人完美契合。
同样的,好的聊天不在于“事事有回应”。关键在于,聊天时多考虑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在聊天时自由表达,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合适,怕扫对方的兴。
但其实,清楚地明确自己想聊什么、不想聊什么,也是一种珍贵的能力。
将那些你喜欢聊的人和事留下来,不喜欢的过滤掉。
最终,你会留下最适合自己的、最舒服的方式,也就不再恐惧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