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
我本认为我可以给这篇读后感一个一眼就惊艳的标题,但是我发现我做不到。
它内容的‘丰富’不需要一个标题来引人注目,《活着》这本书便可以震撼所读过的人,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不分国界。
《活着》它以福贵这主人公从一个地主家富贵公子哥到穷苦的农民的一生描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发展起伏。福贵的生活随着一次又一次改革一样跌跌宕宕。
他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可没有人陪他走到最后,他一个人送走了全家,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这孤独的世界孤独的活着。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 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再也不用担心谁了”
一个年代,福贵那一生,被这句话结尾。
夕阳西下,老人和牛渐渐远去,粗哑的嗓音从远方传来,像风一样飘扬。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他的一生,讲述出来,如此平淡如凉白开般。
细细品尝,能品出淡淡的苦涩,品出对人生释然,品出一种‘踏实’的苦楚。
不幸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福贵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
命运对他太不公平,可又似乎‘不偏不倚’。
借着他的那一生,我看到了二十世纪那几十年的混乱不堪,看到了‘大跃进’‘文革’……的真实写照。
在这场悲剧中,我痛惜生命的逝去,也因为有时出现的小美好和温情时刻而感动的热泪盈眶。
因此,我也更加珍惜我现在的美好生活。
看完《活着》这本小说,我心里五味杂陈。
也许是因为福贵悲惨遭遇,也许是那不清不楚就逝去的家珍、苦根……,也许是因为活在那个年代遭受了不幸的人们。
二十世纪那个时期的生命显得如此廉价而脆弱。
一生坎坷,一生悲惨,他孤独到死。
失去最亲近的亲人,失去最敬爱的爱人,我想他为什么还要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怕死吗?可是这样一个人活下去有意思吗?
尽管孤独,尽管悲惨。他依然选择活着,孤单而坦荡的活着。
《活着》中的余华提到“‘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当小说结束时,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就是活着的意志。
一直在与生活作斗争的人们,一直在寻找着他们想要的方式活着,为此咬紧牙口、坚韧不弃,努力灿烂的绽放着生命的美。
他们熠熠闪光,灿若繁星。
生活